Bteam Mobiblades 莫比手把是專為手遊玩家設計的手把,多裝置與功能性支援是它最大的賣點,且不光手機遊戲,Nintendo Switch、PlayStation5 等主機,與最多人使用 PC(Steam)平台上的 3A 大作也能遊玩!文章裡木桃編將幫大家開箱實測,分享「莫比手把」的使用心得與優缺點分析。
▌《Bteam Mobiblades》開箱評測
圖片來源:Bteam
本次開箱的產品是為行動裝置設計,打手遊專用的「Bteam Mobiblades 莫比手機遊戲手把」(簡稱“莫比手把”),那麼既然是手機手把,自然得挑幾款熱門手遊一起評估,今天木桃編就選用《鳴潮》、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、《絕區零》來幫大家實測「莫比手把」的產品特色及魅力所在!
上述的三款遊戲中,就有兩款是動作性手遊,不難看出木桃編的喜好吧!?但也正因動作性手遊,相當重視遊戲的體感及操控性,所以個人覺得純用手機來玩這些遊戲久了會感到不適。舉例來說,《鳴潮》不光要你集中精神閃躲怪物攻擊,操控方面手指還得上下左右按來按去(手殘黨表示...),既擋畫面又會酸,更不用說手機就是一個沒有觸感的裝置,只能純視覺的來辨視按鍵及方向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虛擬手把示意圖,ABXY、十字鍵約為普遍橫版手遊按壓的位置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與其說是手掌“握手機”不如說是“放/夾手機”
且手指頻繁活動區也占據約四分之一的畫面
且手指頻繁活動區也占據約四分之一的畫面
若你也覺得手機玩遊戲的觸控體驗不佳,那麼不妨來試試看能帶給你嶄新遊戲體驗的「莫比手把」,常保對遊戲更高的熱忱!
本篇文章會以木桃編的主觀視角去切入實際評測,講講使用「莫比手把」玩手遊的心得,尤其特別注重會影響動作遊戲體驗的手把握感、操作流暢度與其他額外功能(如:巨集)等,此外還會補充分享大家絕對會在意的「能不能用來打 PC(Steam)遊戲?」這點。
※ 文章目錄:
|
▌內容物裡面有什麼?包裝與產品簡介
「莫比手把」共分 M/L 兩種版本,差異在於 M 款式適用於手機,L 款式適用於平板,由於這次木桃編拿到的是 M 款示,後續將會以手機實測為主來為大家介紹這款手把。
顏色方面“星橙灰”唯一配色,選用的是市面上接受度較高的深色配色,給人穩重低調的氛圍。同星橙灰的命名,包裝主採黑灰與橙橘色為基底設計,封面處「莫比手把」的外型一目了然,沒有其他太花太多餘的要素。
背面處則用清晰又不會太突兀的白字,以英文敘述產品特點與相關資訊,也可透過簡易的圖示介紹,快速得知內容物有哪些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Bteam Mobiblades 包裝封面與背面
開箱起來不會太麻煩,沒有來個多層包裝麻煩大禮包。用美工刀割開一處透明密封貼,自封面下方順其自然掀起便可打開見到主角“莫比手把”,塑膠模板下方則放有展開約 75 公分長的“Type-C to USB-A 充電線”1 條與多語言“產品使用說明書”1 小本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開箱後就可以看到「莫比手把」主體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塑膠模板下方是說明書與 USB 充電線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整體內容物一覽
唯一配色“星橙灰”深灰基底 + 少量亮橙襯托
採保守、大眾接受度高的穩重深色系風格
▌初步體感與印象如何?組裝與手感分享
你是不是沒看包裝介紹直接滑到這裡!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快速滑過上面的介紹,直接要看的就是體感及評測內容,要是各位能將本篇文章,從頭看到尾,木桃編在這裡獻上十二萬分的敬意,因為連我自己平常看文章也是跳著看的 XD。
好啦!馬上帶大家進入木桃編自己也相當期待的手把摸摸環節。是說,千萬別只重視功能而小瞧了觸摸手感體驗,能否有個好的手感很影響長時間遊戲的舒適度!因此本段將依握柄、類比搖桿、按鍵三部分評測「莫比手把」,以及進行基本組裝與連線方式介紹。
【握柄】
握柄的部分設計的厚實一些,所以手掌握起來會給人一種飽滿、貼合的感覺,正式一點的說法就是符合人體工學,整體握感上個人覺得相當舒適。背部外殼的部份上則附有防滑顆粒,如此一來,就能減少打遊戲暴氣、或出手汗手滑不小心摔下去的慘案發生機率。
只是,木桃編知道肯定會有人偏好小巧輕薄的設計,由於沒有辦法替換握柄外殼,「莫比手把」一般比較推薦給掌寬(不含拇指的部分)中等或稍大一點的人來用,手指長度則影響不會太大,重視握感的人可能就得知悉這點好好考慮。像以木桃編的手掌舉例,掌寬約 8 公分,就屬於成年人平均掌寬。
木桃編給分:★★★★☆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莫比手把與(木桃編)手掌的大小比對參考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持握側面視角,縫隙少、舒適感高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持握正面視角,手能好好的包覆住握柄,且留有一定空間給手指活動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握柄背面有防滑顆粒,防止手滑摔落
【類比搖桿/蘑菇頭】
類比搖桿的部分大小偏小、回彈力偏強,回彈力意思即是說推動搖桿時,自動彈回到中心位置的力度,如果拿老任跟索尼的手把與「莫比手把」比較回彈力的強弱,差不多是:
◆ 莫比手把 > PS5 手把 > NS Pro 手把
因為打動作遊戲時常需要手指頻繁運動,所以木桃編重視的點在於對「手的負擔」越小越好,偏好靈活性高、操作起來更舒適的低回彈力(適合類型:FPS、動作冒險);但高也有高的好處,不只會降低搖桿飄移的機率,也更適合需要快速回正的遊戲(適合類型:賽車、格鬥),這方面就因人而異。還有要特別補充的是,通常類比搖桿使用久了會有「蘑菇莖」摩擦產生粉末的老問題,常聽見的萬惡之源「搖桿飄移」往往都拜此所賜,不過「莫比手把」採用壽命與穩定度兼具的霍爾搖桿,因此粉末的影響就遠低於市面上使用碳膜搖桿的手把許多。
木桃編給分:★★☆☆☆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搖桿微距照,蘑菇頭外緣有抗滑紋路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莫比手把(左)/PS5 手把(右),右者用久了莖部已磨傷產生粉末
【按鍵】
按鍵體驗上讓木桃編特別中意的部分,就在於它那仿機械軸式的按壓手感(僅十字鍵、ABXY 鍵),回饋感清脆爽快,好比機械鍵盤段落感強烈的青軸,不過缺點同時也很好「聽」出來,對,就是會有咔嗒咔嗒的聲音,雖然不如正版的青軸大聲,可是聽久了還是會有些小躁哈哈 XD。
其他的 LB/RB 鍵、背鍵、小顆功能鍵(檢視/Fn/選單/Home)同樣是走段落感明確的路線,個人覺得無明顯優劣;LT/RT 扳機則是同 PS5 手把那種有彈性的類型,這是專門設計給賽車、射擊遊戲玩家使用的,如此便能藉由按壓回饋力度,感測油門與槍扳機的輕重,不過按鍵行程稍短,且跟搖桿一樣回饋力道稍強,跟木桃編的口味比較不搭嘎。
木桃編給分:★★★☆☆
-十字鍵、ABXY 鍵(機械軸):★★★★★
-LB/RB 鍵、背鍵、功能鍵:★★★☆☆
-LT/RT 扳機:★★☆☆☆
-LB/RB 鍵、背鍵、功能鍵:★★★☆☆
-LT/RT 扳機:★★☆☆☆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選單/Home/ABXY 鍵,後者為機械軸按鍵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檢視/Fn/十字鍵,後者為機械軸按鍵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莫比手把的 LT/RT 扳機按鍵行程,比 PS5 手把再稍微短一些
「莫比手把」看起來超大超厚,實際上呢... 輕到不可思議,要不是還得加個手機上去,曾擔心過會不會一不小心給啪嚓折斷了。「莫比手把」重量為 202g,相當於 0.7 個 PS5 手把,中心空間是用來給你放手機的,擁有可伸縮性,左右向外拉伸後放置手機即可輕鬆組裝完成。以木桃編的手機 ROG Phone 5s 作範例,合體後總重量 440g,比起 Steam Deck 的 669g 輕上不少,非常接近 Nintendo Switch 的 420g 重量,不過由於握感扎實,使用體驗上比持握純平面的 Joy-Con 好很多。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手機與手把合體後的樣子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最大可伸縮長度 17.6 cm,是說這麼長的手機哪裡找
「莫比手把」採無線藍牙連線,按鍵配置則是清楚可見的 Xbox 體系,但僅止於「表面」,實際完全可以按照個人使用習慣設定成 Xbox、Nintendo Switch 或是 PS 模式,不用再像個北七一樣(哈哈是我啦,我就是那個北七),每次“確認”和“取消”都按相反,需要花上一點時間重新適應。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產品說明書,包含手把連接方式與各功能使用說明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想要連線但忘記指令的話,展開伸縮架有小抄
木桃編的 ROG 本身就是安卓系統的所以排除,至於哀鳳機這裡也幫大家(A 同事的過來)測試過可以正常連接與使用,型號是 iPhone 12 Pro max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哀鳳機連線測試,《絕區零》可以正常遊玩
已經知道無線可以了,那麼有線呢?答案是可以的,但必須狠心拆散手機與「莫比手把」這對佳偶。因為市面手機規格的 Type-C 充電傳輸孔大多位於正下方,合體情況下,手機孔會朝向右方被手把夾著擋住,所以物理層面上看讓兩者有線連接是不可能的,必須拿下手機另外插線。
(註1:「莫比手把」充電傳輸孔規格為 Type-C,位於右握柄下方)
(註2:有線連接功能僅限安卓手機,iOS 手機無法有線連接)
說是這樣說,但還是有課金解法,購買「莫比手把」時,可以考慮另外加購約新台幣 100 元轉接頭,價格不算很貴,如此一來才能擁有真正意義上的有線連線體驗(一律建議添購,原因下文會提到)。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莫比手把 Type-C 孔位於右側握柄下方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手機 Type-C 孔被擋住了不能插

▲ 分開情況下可有線連接(線材跟手機架須自備)
圖片來源:Bteam
▲ 或者你也可以加購轉接頭
按鍵配置 Xbox 體系,可彈性切換 PS、Switch 模式
主採藍牙無線連接(有線可),手機組裝後重量趨近 Switch 掌機
▌打手遊有必要嗎?手機遊戲實測
實測環節中,木桃編主要會以《鳴潮》當範例展開說明,敘述遊戲時搭配「莫比手把」的使用情況。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鳴潮~啟~~~動!!!!
《鳴潮》是款開放世界動作遊戲,與其有相似體驗的遊戲便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《原神》,排除部分小遊戲玩法,基本核心體驗圍繞在大世界探索與即時戰鬥上循環,也就是說不像一般的放置養成或回合制策略遊戲,玩家操作會長期處於活躍狀態,同時這也是為什麼《鳴潮》很適合拿手把來玩的一點。
相信太「官腔」大家也看不下去,所以下面就用 Q&A 的方式分享,讓你們快速把握重點吧!
【Q1】
為什麼要用手把玩,直接拿手機起來玩不就好了嗎?
【A1】
確實,硬要說的話手把不算必要,但有了可以大幅提高你的體驗。
前言就有大概提過,單純用手機玩會有手酸、擋畫面的問題,因為手把有握柄,好握再加上手不會蓋在畫面上,對常常要盯著怪物躲招的動作遊戲來說再適合不過。還有,如果你像木桃編一樣手殘玩得很爛,用手把玩是真的能給你的操作提升不少。
前言就有大概提過,單純用手機玩會有手酸、擋畫面的問題,因為手把有握柄,好握再加上手不會蓋在畫面上,對常常要盯著怪物躲招的動作遊戲來說再適合不過。還有,如果你像木桃編一樣手殘玩得很爛,用手把玩是真的能給你的操作提升不少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螢幕觸碰操控(上)& 手把操控(下)比對圖,視野相較更乾淨
【Q2】
可是我都沒用手把玩過欸,有點擔心適應不來。
【A2】
其實木桃編也一樣,之前完全沒用手把玩過《鳴潮》,用了手把一開始確實也小小不適應,但很快就習慣了。理由在於遊戲本身操作直觀,UI 畫面都會有小圖示告訴你要按哪一顆鍵,上手很快,像每日領獎勵、而且角色養成素材快速傳送等等便利功能全部都能用。
看起來比較有缺陷的地方,大概是瀏覽遊戲內公告時無法正常觀看(只能點開無法互動),但問題不大,因為用手把的同時,你還可以用手指去點,兩者靈活切換。
看起來比較有缺陷的地方,大概是瀏覽遊戲內公告時無法正常觀看(只能點開無法互動),但問題不大,因為用手把的同時,你還可以用手指去點,兩者靈活切換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可以看到各技能/功能/互動物件旁,都有手把按鍵提示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角色突破素材點進去,依然能按「檢視鍵」使用快速傳送功能
上面有提到「莫比手把」有巨集功能,可以用來連招刷素材感覺很方便?
【A3】
是的,「莫比手把」總共有兩顆背鍵,無論是複雜的招式連段(最多 30 個指令),還是連點 AAAAAA 都可以記錄下來一鍵發動,不過老實說,個人覺得不算特別好用,理由有兩點。
第一點,一旦發動就無法中斷,會打到指令結束為止
比方說下方範例的巨集:切換散華(→)>開共鳴技能(Y)>開共鳴解放(RT)>引爆冰塊(常壓 X 放開)>開聲骸(LT)>切換椿(↑)—— 總共 6 個指令,即便你中途按其他鍵嘗試中斷,巨集依然會打完全部指令,所以要是不小心按到就 GG 啦.....。
第一點,一旦發動就無法中斷,會打到指令結束為止
比方說下方範例的巨集:切換散華(→)>開共鳴技能(Y)>開共鳴解放(RT)>引爆冰塊(常壓 X 放開)>開聲骸(LT)>切換椿(↑)—— 總共 6 個指令,即便你中途按其他鍵嘗試中斷,巨集依然會打完全部指令,所以要是不小心按到就 GG 啦.....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莫比手把巨集功能測試,自動打完一套連招
第二點,假設你有全自動連發或其他方面的特殊指令需求,「莫比手把」支援客製化!但必須另外搭配《MooWii Gaming》APP。
能夠自動連發這點大好評,像是之前木桃編就透過類似功能,在家機平台遊戲《寶可夢朱紫》與《魔物獵人崛起》實現定點刷錢與挖礦過,可惜功能非原生內建,要另外下載 APP 算是它的小缺點。
能夠自動連發這點大好評,像是之前木桃編就透過類似功能,在家機平台遊戲《寶可夢朱紫》與《魔物獵人崛起》實現定點刷錢與挖礦過,可惜功能非原生內建,要另外下載 APP 算是它的小缺點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《MooWii Gaming》商店頁面(左)、APP 首頁(右)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連接成功會自動跳出,或點選“前往”即可客製化巨集
【Q4】
「莫比手把」遊戲支援度表現如何,有哪些手遊不能用嗎?
【A4】
沒意外的話,只要「遊戲本身」支援手把那麼就可以用「莫比手把」來玩(可以上網搜尋,或找各遊戲官方說明確認),至於有哪些能用、哪些不能用,目前「莫比手把」的商品描述有提供部份已確認的支援遊戲如下圖。
圖片來源:Bteam
▲ 莫比手把已確認的支援遊戲
【Q5】
其他手遊使用起來心得如何?
【A5】
除了《鳴潮》以外,木桃編有體驗的還有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、《絕區零》兩款遊戲,這邊簡單補充一下小心得與遇到的問題等等。
※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:
因為不是動作遊戲,自然手把的需求度會相較低,但依然保有「可以提高遊玩體驗」這點,換上手把操作給人感覺很不一樣,有種回到在玩傳統回合制策略 RPG 單機遊戲的味道。而且還有個夭壽讚好用的隱藏功能,那就是 —— 可以在戰鬥的任意階段暫停!
暫停不是指右上方「||」的那種,而是能在敵我雙方攻擊動畫的任一幀時間暫停(壓住 LT),畢竟手把肯定不如手指按直觀,因此才有這項補償機制。說到這點,如果你剛好有角色「雲璃」,很像《隻狼》要抓格檔(放招)時機的隊伍,你會深刻體會到這有多實用。
順帶一提,米哈遊的遊戲有時不會自動偵測切換到手把操作,你會需要進入遊戲 → 設定(齒輪圖示) → 其他(左列最下方) → 切換操控模式 → 控制器模式,然後重新啟動。
※《崩壞:星穹鐵道》:
因為不是動作遊戲,自然手把的需求度會相較低,但依然保有「可以提高遊玩體驗」這點,換上手把操作給人感覺很不一樣,有種回到在玩傳統回合制策略 RPG 單機遊戲的味道。而且還有個夭壽讚好用的隱藏功能,那就是 —— 可以在戰鬥的任意階段暫停!
暫停不是指右上方「||」的那種,而是能在敵我雙方攻擊動畫的任一幀時間暫停(壓住 LT),畢竟手把肯定不如手指按直觀,因此才有這項補償機制。說到這點,如果你剛好有角色「雲璃」,很像《隻狼》要抓格檔(放招)時機的隊伍,你會深刻體會到這有多實用。
順帶一提,米哈遊的遊戲有時不會自動偵測切換到手把操作,你會需要進入遊戲 → 設定(齒輪圖示) → 其他(左列最下方) → 切換操控模式 → 控制器模式,然後重新啟動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壓住 LT 鍵隨意暫停,自由掌控放招時機
※《絕區零》:
使用起來基本與《鳴潮》差不多,可能同是動作遊戲的關係,優缺點大同小異,要說有什麼值得提的,大概就是隊伍裡切換上/下一位角色更快速好懂,原本手指需要多往下滑,用手把則是直接點按 LB/RB 鍵,相對縮短流程,小缺點是手把操作時,不能同時使用螢幕觸碰,有點強迫你去適應它。
還... 還記得木桃編說過「建議添購轉接頭」嗎?原因就在這裡。極少數的個例,部分機種會無法無線連接遊玩《絕區零》,很剛好的,這種意外狀況就被我給遇上了(上文的哀鳳機可以無線連接)。因為沒辦法與「莫比手把」合體,所以要是你手邊剛好沒有適合的手機架,玩下來體感就會很... 嗯你懂的...。
使用起來基本與《鳴潮》差不多,可能同是動作遊戲的關係,優缺點大同小異,要說有什麼值得提的,大概就是隊伍裡切換上/下一位角色更快速好懂,原本手指需要多往下滑,用手把則是直接點按 LB/RB 鍵,相對縮短流程,小缺點是手把操作時,不能同時使用螢幕觸碰,有點強迫你去適應它。
還... 還記得木桃編說過「建議添購轉接頭」嗎?原因就在這裡。極少數的個例,部分機種會無法無線連接遊玩《絕區零》,很剛好的,這種意外狀況就被我給遇上了(上文的哀鳳機可以無線連接)。因為沒辦法與「莫比手把」合體,所以要是你手邊剛好沒有適合的手機架,玩下來體感就會很... 嗯你懂的...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觸碰模式切換上一個角色,多出「滑」的步驟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手把模式切換上一個角色,直接按 LB/RB 鍵即可
合體的情況下,沒有辦法邊玩邊插著充電,手機充電孔會被手把夾著擋住沒辦法插(耳機孔也是),唯有拆開另外插線才可以。至於「莫比手把」的話,木桃編這幾天測試下來續航力表現都還不錯,連續遊玩整個下午不成問題,唯一需要擔心電量的就只有你的手機,絕對會比「莫比手把」先見底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木桃編手機已經殘血快沒電,結果隔壁已經充飽了...(指示燈熄滅)
身為擁有多年耍廢經驗的資深懶人如我,分別推薦給大家一個在電腦椅、一個在床上,沒有經過整復師合格認證(歡迎整復師來聯動工商)的最舒適懶人姿勢,下方用木桃編堪稱神技的靈魂繪畫來呈現給大家看。首先第一個姿勢,需要有個桌子以及有扶手的電腦椅,扶手與桌子同高,手肘手臂自然平放在扶手上延伸至桌子保持平行,背部盡量貼合椅背減輕脊椎與身後壓力。這個姿勢最大的優點在於手完全不用出力,全部依靠桌椅幫你支撐,如此一來即便手把再重也不用擔心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木桃編靈魂繪圖1,坐椅打遊戲
再來第二個姿勢,應該是最容易達成的,人人都有床跟枕頭吧?如果沒有先幫你 QQ。拿個夠軟的枕頭當背靠墊,按照個人身高或喜歡的高度,背靠墊枕頭下方自由添加枕頭,然後坐下、身體下滑,將頭、脖子、肩頸一切委身於背靠墊,手肘垂直靠床支撐拿起手把直接開玩。
跟前一個姿勢一樣,手可以靠支撐物(床)來省力,感覺比較爭議的點是脖子會折到,不過後面有背靠墊,所以其實比想像中舒服 XD。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木桃編靈魂繪圖2,床上打遊戲
不能邊玩邊充電稍嫌可惜,但手把本體續航力無須擔心
《絕區零》實測少數機種可能無法無線連接,建議添購有線轉接頭
▌連 PC/家機遊戲也能玩?Steam 遊戲實測
「莫比手把」不光能玩手遊,連 Steam 上的 PC 3A 大作通通能玩(須遊戲本身支援手把)!
並非是內建遊戲庫,或還要你申辦會員去第三方商店買遊戲什麼的,而是藉由 Steam 官方提供的遠端串流服務《Steam Link》來實現,大致流程如下,相關配對與操作方式很簡單就不再展開詳細說明了:
- 手機連網,行動數據 or WiFi 首選訊號與速度最佳的
- Play 商店搜尋“Steam Link”APP 安裝並開啟
- 進入 APP 點選右上“齒輪圖示”電腦設定配對電腦
- 電腦打開 Steam 用戶端,按照指示進行操作
- 配對完成後點選“開始執行”,莫比手把... 啟~動!!!!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《Steam Link》配對電腦,手機端流程畫面
使用前務必注意,《Steam Link》雖然不太吃手機配備,但相對非常要求「電腦硬體」與「網路品質」,原理是把電腦畫面傳到手機上去,所以要是本身會卡,手機跟著一起卡,而擔任雙方橋梁的網路品質當然不可或缺,雖說木桃編測試過 4G 行動數據還行,但一律建議 Wifi 5G/6G 連線。
如果你想衝著能玩 PC 遊戲這點買手把,建議購買前還是自己先評估一下。(Steam Link 可使用螢幕觸碰操作,無須手把就能測試連線品質)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▲ 網路太差會顯示警告,延遲感非常嚴重,已無法正常遊玩
廢話不再多說了,馬上上片給大家演示木桃編用「莫比手把」 +《Steam Link》,體驗《魔物獵人荒野》狩獵歷戰鎖刃龍的片段以示可行性,然後老樣子再分享一下個人小心得。蛤?
你說你看到上面遊戲圖片有黃遊,還以為要用《沙耶之歌》來演示?
想多了吧,哥們。
關於網路環境是在 Wifi 5G、網路速度 500 M、訊號強度滿格的情況下測試,整體遊戲體驗滿分 10 分可以給個 7 分還算不錯!
《魔物獵人荒野》是動作遊戲,所以《Steam Link》串流設定我調成“快速”,可是這樣反而起到反效果,理由在於手機畫面小,魔物動作已經很難看清楚,又因設定的關係偶爾會小糊掉導致雪上加霜,一不小心沒判斷好就會挨招貓車回家,所以設定建議調成“平衡”。
在按鍵反應速度上,延遲感不會很重,用太刀玩的時候看破時機沒差很多,但畫面小還是影響很大,不太建議打一些容錯率低的任務。要是被影片中木桃編的操作醜到不要見怪,實戰過程數度冒出過「這龍到底什麼時候要死」—— 想早點解脫的念頭 www。
另外,氣刃斬每砍中魔物一次就會震動一次,個人覺得震動效果沒有 PS5 手把來的平均與舒適,要是不喜歡震動手感可以參見說明書,調節至滿意的震度大小(共 6 種)或乾脆直接關閉。
可以的,「莫比手把」擁有多平台支援,兼容 PC/Steam、iOS/Android、Nintendo Switch、Game Pass、PS remote Play 等。木桃編這邊剛好有台 Nintendo Switch,先幫大家確認過可以正常連線。
圖片來源:Bteam
▲ 莫比手把擁有多平台支援,主機界三巨頭都在其中

圖片來源:Bteam
▲ 莫比手把可以替換掉 Joy-Con 遊玩 Switch
凡滿足網路品質、電腦硬體需求,搭配 Steam Link 可遠端暢玩 3A 大作
《魔物獵人荒野》實測體驗佳,延遲感低不會太影響操作
▌那到底推不推薦買手把?評測總結
「Bteam Mobiblades 莫比 手機遊戲手把」—— 如其名就是個專門打手遊的手把,特別適配原生螢幕觸碰操作起來手指會很忙的遊戲,換上手把就能一併提升遊戲體驗與操作表現。加上如今世代手遊跨平台基本是標配,對家機平台(手把)玩家關照有佳,不用擔心會有適應度或功能缺少的問題。
雖說專門用來打手遊,實際上連 PC、家機的 3A 大作都能玩到,平台支援度與功能性實屬驚人。美中不足的地方在於,沒辦法邊充電邊玩,以及長時間遊玩下來手感略遜於原廠手把,畢竟功能性與舒適度必須有所取捨,不過「莫比手把」仍有對此下足功夫,握柄厚實好握,單論按鍵手感甚至超越原廠。
假如你是一個常常有在打遊戲的玩家,那麼「莫比手把」絕對推薦購買,該支援的都支援、該能玩的都能玩。「莫比手把」建議售價 NT$ 1,699,價格不算特別貴但也不能說是便宜,但以本次開箱評測體驗下來,算是個符合其價值、值得入手的好選擇。

圖片來源:皮諾電玩
※ 給還在考慮入手《Bteam Mobiblades》的玩家,如果你是...
● 常在玩動作/賽車/射擊手遊的玩家
● 喜歡用手把操作方式的玩家
● PC 或 Switch 還缺個手把用的玩家
● 有在用 Switch 掌機模式覺得不好握的玩家
● 有在用遊戲串流服務(PS Remote Play/Xbox Game Pass)的玩家
● 玩的遊戲有刷素材、放連招需求的玩家
● 想用手機玩 Steam 遊戲(搭配 Steam Link)的玩家
那麼這款手把會很適合你!
※ 購買連結:
【Bteam】Mobiblades 莫比手機遊戲手把
優點
|
缺點
|
|
首圖來源:皮諾電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