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Valve 針對 Windows 平台的用戶釋出了 Steam 客戶端的資料更新,正式推出全新的「遊戲內效能監測器」功能,不僅延續了過去提供的即時幀率計數外,還會細分遊戲運行過程中由 GPU 實際渲染的原生幀與透過 AI 生成技術所新增的生成功能幀,幫助玩家能夠清晰掌握真實效能與視覺體感之間的差距。該功能目前支援 Windows 作業系統與主流 GPU 硬體,未來版本將會擴及至更多系統。

這次更新的效能監測器繪設有四種顯示細節層級,第一級只顯示FPS,第二級加入 FPS 細節,包含了即時上下限,第三級新增 CPU 與 GPU 使用量,而第四級則整合顯示 RAM 使用率與完整系統狀態。使用者可依喜好與螢幕空間彈性切換層級。
幀率部分不僅能顯示平均 FPS 外,更同時顯示該秒內的最小與最大FPS;當DLSS/FSR幀生成啟用時,Overlay 會以紅色標示「DLSS」或「FSR」字樣,並同時顯示生成功能幀與原始幀的即時數據,讓玩家能判斷額外幀率依賴的程度。

至於為何 Steam 要推出這項功能呢?根據外媒報導指出,隨著 AI 幀生成技術的日益普及,主流硬體廠商像是 Nvidia 與 AMD 越來越依賴這類型的工具來提升高刷新率顯示器下的畫面效果。然而這些假幀並不代表遊戲模擬自身的運算進度,而 Steam 這次整合此資訊,目的在於提供玩家更透明的資訊,避免讓玩家誤以為遊戲的效能真的提升了,實際上只是畫面透過 AI 技術看起來比較順暢而已。
最後,監測器還能顯示顯示 CPU 的使用率,包括單核心/多核心數據,GPU 核心與記憶體使用率,以及 RAM 用量與溫度等硬體資訊,讓玩家比以往更清楚整台主機資源的使用狀況,同時也加入了一秒內最低與最高幀變化,能夠讓玩家作為卡頓評估的依據。